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政府過度的干預往往不受歡迎,然而,有時候恰到好處的干預卻反而能夠活絡市場,創造更多的市場利基。以去年政府所提出對泰國、汶萊、菲律賓免簽,以及航空公司飛新南向18國航班,降落費降2成的利多政策來說便是最好例證,據觀光局統計,2016年泰國來台觀光旅客11萬116人,到了去年(2017年)已增長到20萬1729人,成長率高達83%;此外,今年亞洲航空新開闢台北清邁航線每周就有4班航班,應該也是受到這股增長的觀光商機所導引。因此,當政府政策做出正確有效的導引時,企業就比較願意跟進。
航空公司行銷策略與政府政策不謀而合
至於要怎麼樣順應政府政策風向,這方面大企業似乎是更有經驗;蔡英文總統上台之後,為了減少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並投下42億經費執行,此項政策似乎與企業行銷策略方向不謀而合;2016年10月長榮航空就與泰國航空進行聯營,每周執行台北往返曼谷的航線增加至34航班,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分散長榮航空獨自經營航線成本,甚至還可藉由彼此國際航班路線,進行轉運北美或是歐洲的航空服務。而長榮航空如此的行銷策略似乎是奏效的,以2017年來看,長榮航空客運成長7.7%,其主因在於優化太平洋航網提供轉機便利性,同時調整兩岸航線運能,降低陸客團的緊縮政策衝擊所致。
這是一項很有趣的市場趨勢觀察,我們看到當政府提出利多政策,航空公司看準市場發展潛力,也執行同樣方向的行銷策略,並且找來合作夥伴一起透過聯營方式或轉運途徑來開發市場,結果不但減低成本又擴大產品服務的範疇與內容,這不僅達到加分效果,甚至達到乘數效果。
政府政策符合市場潮流較易奏效
然而,政府的利多政策導引要能夠成功,企業順勢遵行能產生利基,其基本前提建立在政策目標正確之上,如果蔡政府只是為了減少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才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這樣的政策號召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政策是透過市場現況數據來分析所制定的,其有效導引市場成功的機率就大為增加。東協經濟共同體目前已經取代歐盟成為第一大共同市場,預估2020年將會創造出一兆美元商機,而在這些東協國家之中,台灣與泰國的貿易向來極為密切,據統計,台灣為泰國第七大進口國,第十大出口國,所以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其實也是跟著市場方向走,並不全然是政治選擇的結果。因此,當東南亞經濟成長或泰國經濟成長是個必然趨勢時,政府利多政策一釋放當然能夠成功,而企業只要順這股市場潮流走,自然能夠受益。
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總體經濟成長
中小企業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要拔得頭籌搶得市場利基。但如果懂得適時地順應政府政策導引,制定一些行銷策略,確實是能夠省力許多,而這也是市場行銷人員要懂得運用的市場知識與工具,因為這不但能為自己的企業或是產品帶來市場利基,甚至還可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總體經濟成長,實在值得你我一起來開拓與發展。
撰文:品牌志特約記者徐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