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呼籲及大環境使然等因素之下,推動南向政策目前隱然已在台灣成為一股顯學,除了報章媒體紛紛以前進東南亞為主題製作專欄,部分企業也用過來人的實戰經驗提供打算進入當地市場的後繼者不少寶貴建議。然而,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計劃著揮軍南下的同時,不妨讓我們也稍加了解東南亞當地文化及歷史背景,進而效法其著名品牌的成功經營策略和模式。
從全球最大錫鑞品牌了解馬國文化
舉例來說,做為東協創始國之一的馬來西亞向來皆以豐富的天然資源著稱,該國所蘊藏的錫礦不僅使其成為全球主要的產錫國家,更由此發展出世界知名的錫工藝技術以及質地精良的錫製品,首都吉隆坡則享有「錫都」的美譽。然而,說到馬國的錫,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在國際間擁有極高知名度的錫器品牌 – 皇家雪蘭莪Royal Selangor。
這家全球最大錫鑞公司的傳奇,始於130多年前隨著成千上萬名中國勞工共同「南向」打拼討生活的創辦人楊堃;當年,年僅14歲的楊堃在得知馬來西亞產有錫礦的傳聞下,決定帶著一身精湛的錫鑞工藝從中國汕頭遠赴吉隆坡,從小規模的家庭式錫鑞坊開始經營,並以「玉和」為名專門提供手工製造的香爐、燭台…等華人家庭所需的祭祀用品。隨後,工坊的產品逐漸擴展至啤酒杯、菸灰缸、茶具…等西方餐飲器具,而在經營理念上出現分歧的楊氏兄弟則在分家後各自創業,進而催生出皇家雪蘭莪的前身-雪蘭莪錫鑞。
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及多次經濟危機的時空背景下,雪蘭莪錫鑞不但逐一突破困境,開始陸續出口至新加坡、香港、澳洲、歐洲及日本等地,更在1992年獲得馬來西亞蘇丹的肯定以及得以在品牌前掛上「皇家」稱號的殊榮。時至今日,皇家雪蘭莪已成為馬國頂級精品的代表,將該品牌生產的錫製茶葉罐做為餽贈外賓的禮物更是該國政府由來已久的驕傲傳統;目前,皇家雪蘭莪除了擁有占地12畝的廠房以及包括30多位設計師、600多名技術純熟的工匠在內總計超過1,500多名的員工之外,更在全球20多國設有將近4,000家的零售商店以及三處頗具規模的遊客中心。
了解百年經典品牌的成功之道
事實上,一個品牌能夠歷經時代考驗卻仍深獲肯定,必然是具備了不少成功的關鍵因素。就皇家雪蘭莪的例子而言,該品牌將錫器純度大幅提升至99.9%的策略,即是透過產品的品質面解決了傳統錫製品含鉛量過高而不適合盛裝食物或飲料的問題,進而讓自家的產品能夠兼具高度的實用性和優雅的質感;其次,該品牌在所有製成品上烙下「玉和足錫」字樣的傳統不僅成為其產品錫料足的保證,同時更不斷地強化了消費者心中將該品牌與優良品質產生連結的印象。
另一方面,皇家雪蘭莪在工藝製程和製作技術上亦具有一定的堅持,例如:所有產品都必須透過訓練有素的專業工匠採用手工製作,而錫鑞溶點低及質地相對較為柔軟的特性更讓工匠便於發揮創意、藉由各種設計展現美感。此外,皇家雪蘭莪也十分積極地與設計師及博物館合作,舉例來說,該品牌先前即曾與台灣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帝苑奇珍》系列,藉由創新設計將古代藝術品的美感展現至現代的生活用品上,進而提升品牌的價值及不可取代的地位。綜而言之,皇家雪蘭莪的成功之道在於堅持良好品質、充分掌握精湛工藝、深諳市場需求,進而能夠結合材質、工藝和設計與時俱進地開發出多樣化、生活化的實用產品,並以耐用、好看、不退流行且使用週期長的特色形成該品牌的百年經典。
馬來西亞的首相納吉曾說,「唯有藉由設計、行銷和品質為品牌創造價值,才能夠在獲得國際市場肯定之餘,同時為國家和品牌建立起堅實且正面的形象。」皇家雪蘭莪,這個從傳統工業轉型至時尚精品、將實用性結合設計感的名字,或許就是這樣一個讓馬來西亞引以為傲的品牌,在前進南向之餘,該品牌站在傳統的堅持上勇於創新的精神,或許正值得我們試著學習及效法…
撰文:特約記者怡如
圖片來源:Royal Selangor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