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行銷:消費者是否已對品牌聯名無感?

1

5

低價品牌與精品聯名似乎已成為各大時尚品牌提高曝光率和業績的行銷策略,

然而這如法炮製的行銷策略,是否已使消費者對聯名商品的購買動機疲乏了、甚至降低所謂的品牌價值?

三因素決定品牌聯名成功與否

聽到某大精品跨領域聯名不同等級的牌,對於消費者來說已經不是大驚小怪的消息了,但是消費者依舊對這項策略沒有抗體。舉例而言,瑞典知名快速時尚品牌H&M與Alexander Wang跨界合作,消息發布之初雖受到各界大力期待,但事實上在實際公布商品之後,消費者的反應沒有預期的好,甚至群眾對於商品是表示失望。可是,當商品開賣當天,依舊轟動全球,凌晨就開始排隊的人潮一如往年,實體店面和網路的商品當日清掃一空,網路商店甚至呈現當機的狀態。經由實際調查去深入瞭解購買者心態,可以歸納出三種因素:

  • 高價品牌和低價品牌聯名時,價位通常是比市價低的狀態,所謂的“撿便宜”心態萌生。
  • 消費者“後悔”過往沒購買,所以他們依舊會行動。
  • 最後,“人來瘋”的心靈新層面的影響,當全部的人都去排隊購買某個東西,你會開始質疑你自己的認知,這三種因素總結了消費者購買聯名商品的動機。2

高低配是否影響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包中包含4塊,品牌產品效益、品牌知曉、品牌信任、品牌忠誠,然而,根據英國最新的調查顯示,“聯名”兩個字對消費者雖然沒有全面的抵抗力,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將會有所改變。對於比較低階或低價品牌的價值是加分的,所謂的品牌質感(品牌產品效益、品牌信任、品牌忠誠)將因和精品合作的關係,稍微擺脫它原有的層次。相對而言,消費者對高價精品或比較高階的品牌來說,品牌價值(品牌產品效益、品牌信任、品牌忠誠)就打折了,原因或許是因“易取得”、“滿街可見同款商品”和精品行銷原則已互相牴觸,以品牌經營的角度看來,聯名是否呈現只有合作單一方面獲利的決策呢?但反觀而言,高價品牌雖然看上去會是折損,但他們可以賺到“廣泛的知名度”(品牌知曉),或者是,大眾消費能力無法購買的品牌,可以藉此創造更貼近大眾的錯覺來激起他們對品牌的渴望。

此外,頻繁式的聯名策略將使消費者的消費動機疲乏,舉例來說,英國知名精品百貨公司Liberty不定期的和球鞋品牌Nike和Vans合作,消費者一開始是買單這項策略,但一年一次甚至一年兩次的發行,業績顯示,消費者已逐漸疲倦,新鮮感已大為減弱,由此可見,這是品牌經營者也需注意的情況。

3

4

品牌聯名似乎成為品牌經營和營收的兩難選擇題,聯名的潛伏問題和副作用是經營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如何在短期利益和品牌價值做平衡與取捨將會成為新議題,保持新鮮感但創造可觀的營收將是現今經營者需要好好深思的。

 

文/品牌志特約記者 林宜葶
圖/http://www.standard.co.uk  http://www.straitstimes.com  http://www.liberty.co.uk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