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業掀起了倒店潮,且這波令人擔憂的危機,似乎還在加速當中。根據研究機構調查,進入 2019 年以來,宣布關閉的門市已達七千多間,到年底甚至可能會超過一萬兩千間,創歷史紀錄。
精彩內容
黑暗時代的最後生機
在大部分的開發國家,零售空間已經十分擁擠,或可以說供過於求,且零售業又需要承擔電商平台、新法規和新稅率的壓力,許多商家不敵上述因素,退場是必然的結果。在世界新的浪潮下,數位轉型是唯一能拯救這些實體零售業者的方法。
數位轉型雖然重要,但大多數零售商仍然一片茫然,不知道該以什麼為目標、如何下手。這邊就拿近幾天才大動作收購科技公司的傳統零售巨頭 ——星巴克,當作本文的例子。
星巴克的科技化
星巴克在 7 月 22 日宣布,將收購名為 Brightloom 的科技公司股份,取得董事會席位,這家新創公司前身為 Easta,以打造無人餐廳聞名。由此顯示,星巴克想將自己的數位飛輪技術,結合 Brightloom 實體店的商業經驗,整合出「一站式服務」。
「一站式服務」包括了手機下單、支付、個人化服務、訂單管理等,簡化整體的流程。
數位營收一直是星巴克近些年來高度重視的核心。早從2011 年開始就推出 APP,綁定了行動支付,但到了 2016 年星巴克只有 5 % 營收來自 APP,為了加速數位化,星巴克在 2017 年引進了「數位飛輪」(Digital Flywheel program)AI 系統,幫助分析與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與需求。
到了 2018 年,數位成長到了 12%,這個大幅的成長,無異代表星巴克的策略成功。並根據市調的數據,星巴克 APP 的行動支付已經超越 Apple Pay、Google Pay,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支付業者。ㄒ
去年在微軟開發商大會中,星巴克雲端架構資深副總 Jeff Wile 表示,他們做了許多成功的數位轉型,其背後都要歸功於雲端整合,除了讓反應更為敏捷,建置更好的策略方案,雲端平台可以將開發出的專案迅速佈局全球,做到了真正的轉型。
星巴克現任執行長 Kevin Johnson 去年上任時也表示,實體零售商要在現今環境生存,重大轉型是勢在必行,如與客戶建立數位化、行動化的關係,並將品牌融入其中。
數位轉型是零售商的趨勢
數位化消費的時代來臨,實體零售商的生存空間勢必會被更進一步的擠壓,一些龍頭業者,如星巴克、麥當勞、必勝客也紛紛收購科技公司,進行數位轉型,搶著進入數位市場,那麼傳統的零售商們,又怎能站在原地佇足呢?
當然,沒進行任何計畫就胡亂轉型,失敗的機率是極大的,不彷多看看同業或其他產業的成功方式來規劃,在這數位時代抓住最後的一絲出路吧!
轉載至 行銷人
《行銷人》是一個以「服務行銷人」為宗旨的媒體。編輯團隊由媒體人、行銷人與創意人彼此共同協做,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期盼透過數位趨勢、觀念邏輯與工具運用等重要資訊,與讀者起一起「洞察趨勢」,找尋市場的風口,並在全民瘋行銷的氛圍中「創新觀點」,探索可行的商業模式。不管你身處何種產業及崗位,身處互聯網時代,你我都是「行銷人」。
撰文:Remiel
參考資料 : insideretail 、 Coresight Research
首圖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exels